主页 > 历史故事 > 帝王故事 >

杨坚:“气管炎”皇帝

杨坚:“气管炎”皇帝

隋文帝杨坚,原为北周隋王,后废北周静帝而称帝,建隋朝,为隋朝开国皇帝。在位24年,被子杨广谋杀,终年64岁,葬于泰陵(今天陕西省县西南20里)。
公元541年,即西魏的大统七年,杨坚出生。和许多帝王一样,传说他出生时也有祥云出现。但他在青少年时期并不聪明,靠着贵族家庭的关系,他在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学校里读过书,但由于成绩不好,被讽刺为不学无术,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,自嘲地说他“不晓书语”。
杨坚虽然读书不行,但因为有父亲的关系,他在十四岁时便开始做官,应了那句话“老子英雄儿好汉”。杨氏是从汉朝以来,直到魏晋、南北朝时期的名门望族。在西魏时期,杨坚的父亲杨忠便和独孤信一起投靠了权臣宇文泰,此后,杨忠因为屡建功勋,而且帮助宇文觉建立了北周政权,所以,官爵升至柱国,封随国公(随字后来才改成了隋)。北周建立时,因为父亲杨忠功劳卓着,杨坚借光升为骠骑大将军。后来,又封为大兴郡公。到公元560年,周武帝即位时,不满二十岁的杨坚已做了随州刺史。六年后,当朝的柱国、大将军独孤信看出了杨坚的前程远大,就把刚十四岁的女儿许给了杨坚,这就是后来有名的独孤皇后。
因为独孤家族比杨氏家族的势力要强大得多,加上独孤皇后的个性,杨坚算得上是历史上有名的“惧内”皇帝了,据说因为和皇后吵架,杨坚曾出走到深山中,几天后才回来。
杨坚的地位也引起了其他人的嫉妒,有的想借机除掉杨坚,但杨氏家族以及独孤家族的势力也对他起了保护作用,加上杨坚的长女又是北周武帝太子的王妃,所以,虽有危险,但终究没有对杨坚构成致命威胁。
扫除障碍建隋朝
在公元578年,周武帝病死,宣帝即位。杨坚的长女做了皇后,杨坚升任上柱国、大司马,掌握了朝政大权。加上年少的皇帝也比较昏庸荒淫,在群臣中没有威信,于是,杨坚便开始准备取而代之。
杨坚的行动多少让小皇帝有所察觉,但没有真凭实据,他也没法处罚杨坚,何况他还是自己的岳父大人,更难下决心做事。杨坚为了避免皇帝的猜疑,就想到地方上去任职,也为将来有变时能利用实力争夺皇位。于是,他便把这种愿望告诉了自己的朋友、内史上大夫郑译。
到了公元580年,机会来了,皇帝决定出兵南伐。郑译便向皇帝推荐了杨坚,皇帝对郑译原来就很信任,于是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。但是,还没等出征,周宣帝便一病不起。在郑译的参与和其他关西士族的支持下,杨坚他们做了一个假诏书,以宣帝遗诏的名义宣布:杨坚以外戚身份入宫辅助政,任宰相,总揽大权,进封为隋王,辅佐刚八岁的周静帝宇文衍。
宣帝死后,杨坚等人并没有立即公布消息,而是趁机用假诏书夺取了军政大权,以及京城部队的指挥权,等一切准备就绪后,这才发布了皇帝去世的消息,辅佐小皇帝即位。
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,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,吸收了一些有才干的人,稳定政局,并宣布革除宣帝时的酷厉苛刻之弊,深得人心。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。
刚去世的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在朝廷中和杨坚的地位不相上下,是杨坚秉政的一大障碍。杨坚便派人对他说,你不必再这样劳累地参与政事。以后的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,你只管回家等着就行了。宇文赞一来年轻,二来也没什么谋略,就相信了。
没了身边的对手,杨坚又向其他的王下手了。已经成年而且在地方有些势力的是五个王,如果他们联合起兵,杨坚还很难对付。所以,在他们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之前,杨坚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到长安,然后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。五个王见自己无法与杨坚抗衡,便秘密联系在外的另一个王起兵,但不久便被杨坚打败。五王只好寻机下手。一次,他们设下鸿门宴,请杨坚去,幸亏随从的人有所察觉,拉他借口跑出来。然后,杨坚便以谋反罪杀掉了主谋的两个王,其他三个不久也被除掉。宗室势力被消除后,杨坚的皇帝之路平坦了许多。
解除了中央的威胁后,地方势力也开始反对他,河南、四川、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起兵。经过打与拉两手策略的较量,杨坚在半年后,终于平定了三地的军事力量,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,做皇帝仅仅是一个形式的问题了。
到了公元581年的正月,杨坚走了一个前人使用过的体面形式——禅让。他让人替周静帝写好退位禅让诏书,然后送到他的王府。杨坚假意推辞,最后才接受了大家的意思,穿上皇帝服装,登上心仪已久的宝座。这时的杨坚刚四十岁。
因为杨坚是继承的父亲的爵位随国公,后来又进封为随王,因此把新王朝定名为“随”,但又觉得这个字有个和“走”同义的偏旁,于是,把这个不太吉利的偏旁去掉,成了“隋”。年号也按照惯例改了,定为“开皇”。但都城没有变动,仍是长安。杨坚虽然改了随字,但隋朝还是没有逃脱短命的命运,仅仅三十年便灭了。说来也是巧合,当初杨坚夺取的是宇文氏的帝位,而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也是命丧宇文氏之手。
政绩卓着
文帝代周建隋,总觉得自己得到国家太容易,担心人心不服,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戒备,他轻徭薄赋,勤于政事。每日晨起听朝,有时太阳偏西尚不知倦。
为了隋王朝的长治久安,他总结了两条经验:第一条是节俭。在历代封建皇帝中,隋文帝是特别重视节俭者之一。他教训太子杨勇时说:“自古以来的帝王,如果奢侈就一定不能长久,你一定要厉行节俭。”他自己从辅助政时就提倡节俭生活,使之成为风气,以致当时士人的便服多用布帛制作,不用绸锻绫罗,饰带也只用铜铁骨角,不用金玉。他称帝后,更宣布“犬马服玩,不得献上”。对于以布袋进干姜,以袋献香料的官吏,都认为是浪费,大加斥责。《资治通鉴》中称他:“其自奉养,务为俭素,乘舆御物,故弊者随宜补用;自非享宴,所食不过一肉;后宫皆服浣濯之衣。”有一次患痢疾,须配制止痢药,药方中有胡粉一两,宫中竟然都找不到。还有一次,他要一条织成的衣领,宫中也没有。平时进膳,所食不过一肉。如此躬行,成了他改革政治的一个根本条件。
第二条经验是大杀贪官污吏,文帝假托年幼时相面人赵昭曾经秘密告诉他说:“你将来命该称帝,但是必须大加诛杀才能巩固新朝。”以此为据,他整顿吏治,建立起对官吏的考核制度,对廉官良吏赐帛赠田,晋级加官,布告天下,实行奖励;对贪官污吏严加惩处,派左右亲信严密侦查百官的行为。有时甚至暗暗派人向一些官吏行贿,这些官吏一受贿就立即处死。
文帝执法严明,有一次,他发觉儿子杨浚生活奢侈,多造宫室,大怒,下令将杨浚抓起来,大臣杨素劝谏说处罚得太重了,文帝说:“皇子与百姓只有一个法律,如果不这样,岂不是要再立一个皇子律了吗?”文帝的这一措施,使豪强官吏不敢过分作恶,贪污行为大为减少,有利于与民休养生息。
文帝能知过即改,有一次,臣子辛擅做了一条绯(红色)裤穿,说穿了此裤能官运亨通。文帝认为他是以妖法惑众,十分生气,下令将他处死。司法大臣赵绰据理顶撞说:“依据法律,辛擅不足以定死罪,臣不敢奉旨。”文帝大怒说:“我看你是只顾怜惜他而不怜惜自己了!”下令将赵绰和辛擅一并处斩。临刑前,文帝问赵绰还有何话要说。赵绰答道:“臣一心执法,不敢惜死,只是陛下宁可杀我,决不可枉杀辛擅。”文帝气得拂袖而去。但他转而一想,终于明白赵绰以死护法,正直可嘉,立刻下令释放赵绰,辛擅免死,次日还嘉奖了赵绰。
杨坚在称帝之后,先是把自己的儿子们封到各地去驻守,同时掌管当地及周围的军事。这是吸收了北周被自己灭掉的教训,加强对地方的控制。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,杨坚罢黜了一些没有才干的大臣,包括对自己夺取帝位有功的人,将一些有真才实干的人提拔上来,辅佐自己管理国家政务。
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,杨坚便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,包括了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、赋税、土地制度、法律、钱币、对外关系等方面,加上对江南的统一。他的一大历史贡献就是,废除了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,开创科举制,以考试取士。所以隋文帝杨坚在中国历史上还算得上是一个有功绩的皇帝,他对政治体制包括法制的改革,对于唐朝的体制是个直接的影响,实际上,唐朝的体制基本上是隋朝时的翻版,一般我们对唐朝的评价很高,但是,唐朝的很多的制度却是在杨坚的时候确定的,所以,我们在高度评价唐朝的唐太宗以及盛唐风范的时候,还是应该把功劳分给杨坚一点公平些。这就像我们景仰汉朝的鼎盛时,不应该忘记秦朝的功绩:汉朝的政治、法律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的。因为秦朝的短命以及秦二世的暴虐,我们对秦朝的看法偏激了一点,不太公正,有点以成败论英雄了。
北周的官僚体制基本上是效仿原来西周时期的《周官》即《周礼》的形式,但实际上很乱。隋文帝即位不久,采纳大臣崔仲方的建议,“依汉魏之旧”建立中央机构。在中央设立三师、三公、五省。掌握政权的的是五省,三师是荣誉称号没有实权。三公虽然也有僚属,也参与国家政务,但仅仅是顾问性的机构,没有实权,也不常设置。皇帝是全国军事、政治、经济的最高主宰,拥有绝对权力。
执掌国家政务实权的是五省,即内侍省、秘书省、门下省、内史省和尚书省。内侍省是宫廷的宦官机构,管理宫中事务。秘书省掌管书籍历法,事务较少。
以上二省在国家政务中不起重要作用,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,这就是后来被唐朝继承的三省制。三省辅佐皇帝处理全国军政要务。门下省和内史省都是辅助皇帝的决策机构,内史省是起草诏书的机构,门下省则负责封驳,即审查机构。最后执行诏书的机构是尚书省,同时负责日常的政务,管的事最多,为此下设六部,分管各项政事。三省的长官:尚书令(尚书省最高长官,并设左、右仆射各一人为助手)、纳言(门下省最高长官)、内史(内史省最高长官),都是宰相职务。六部的最高长官称尚书。吏部,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、考核、升降和调动;度支,后来改成民部,掌管全国的土地、户籍以及赋税、财政收支;礼部,掌管祭祀、礼仪和对外交往;兵部,掌管全国武官的选拔,和兵籍、军械、等;都官,后来改成刑部,掌管全国的刑律、断狱;工部,掌管各种工程、工匠、水利、交通等。开始的时候,六部叫做六曹,即六个办事机构。
隋朝的五省六部制,形式上是继承汉魏旧制,实际是总结了秦汉以来的统治经验,发展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度,可以防止外戚大臣专权篡位和地方势力分裂割据。三省六部的官员品位不高,职权有较明确的分工,有利于皇帝集权和任免官吏。
除了五省六部,还有御史台、都水台,十一寺和十二府。这些后来基本上成为日本大化革新时参考的内容,如日本的八省制即是把五省和其他的机构融合而成的。到现在为止,日本的行政机构的名称还保留了隋唐时期的名字:中央的省相当于我国中央的部,但其地方机构是县,县长官知事是标准的中国古代名称,级别相当于我国的省长。其他如北海道、东京都、大阪府,都是从中国学来的名称。包括日本的和服,日本的仕女长相、装束等等,都是和隋唐时期的中国文化极其相似的,这不是巧合,而是直接学习的结果。
对于地方机构,杨坚也进行了改革,隋初地方行政机构,沿袭北朝的州、郡、县三级制。北周时,设置郡县很多,“或地无百里,数县并置;或户不满千,二郡分领”,形成“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”的庞大地方行政机构。583年,隋文帝接受大臣杨尚希的建议,精简地方机构,撤消境内五百多郡,把州、郡、县三级制改为州、县两级制。州设刺史,县设县令。同时,还合并一些州县,裁汰一批冗官。这就大大节省了政府的开支,提高了行政效率,也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。
为了更好地行使权力,控制地方,杨坚下令,九品以上的官员一律由中央任免。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进行考核,以决定奖惩、升降。后来,又实行三年任期制,刺史和县令三年后要轮换到另一地做官,防止时间长了形成地方割据势力,对抗中央。
对于法律,杨坚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。北周的法律既混乱又残酷,在杨坚掌握北周政权时就曾经进行过改革,但不太彻底。隋朝建立后,他在下令制订《开皇律》的时候,就将原来的枭首(即砍下头悬挂在旗杆上示众)、车裂(即五马分尸)等残酷刑法予以废除,保留了律令五百条。而刑罚则分为死、流、徒、杖、笞五种,基本上完成了自汉文帝刑制改革以来的刑罚制度改革历程,这就是封建五刑制。到了唐朝,将顺序颠倒过来,从轻到重,内容基本上继承,没有改变。
流传至今最完整的是《唐律疏议》,代表了唐律,其实这也是从杨坚《开皇律》中继承过来的。杨坚对于我国古代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。这一系列措施,加强了中央集权,使隋王朝得以巩固、强盛,因此,在历代帝王中,隋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。
文帝在位期间,继续推行均田制,搜查隐漏的农户,重编户籍,增加了税民,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,削弱了豪强势力,使隋初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。
由于赋税越来越多,所以,农民总是设法逃避。豪强地主也是想尽办法少交租税。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,杨坚在建立隋朝后,采用了两项措施,即“大索貌阅”和“输籍定样”。
大索貌阅,就是根据相貌来检查户口,是不是隐瞒了,或者报了虚假年龄。输籍定样则是在第一个的基础上确定户口数,编制“定簿”,以此为依据来收取赋税。这样,既增加了收入,也防止地方豪强和官僚勾结,营私舞弊。同时,从豪强手里将原来依附的人口解放出来,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劳动力,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。
农民的赋税包括租、调和力役几种,在隋朝,对年龄有明确的规定:三岁以下的男孩和女孩都叫做黄,四岁到十岁的叫做小,十一到十七叫中,十八到六十叫丁,六十以上叫老。
国家的赋役对象是丁,一对成年的夫妇每年向国家交粟三石,这是租。种桑养蚕的地方每年交绢一匹,相当于四丈,以及绵三两;种麻的地区则改为交纳布一端,相当于五丈,以及麻三斤,这两种都叫调。另外,成丁的男子每年要服役一个月,叫力役。到了后来,隋文帝又规定,五十岁以上的人的力役可以用布帛来代替,这叫庸。租庸调制在唐朝也基本上实行了。
同时,隋文帝还统一了币制,废除其他比较混乱的古币以及私人铸造的钱币,改铸五铢钱。度量衡也在这时重新统一。
至于土地制度,隋朝基本上继承了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:成年男子即丁男可以分到露田八十亩,永业田二十亩。成年的女子分露田四十亩。奴婢和一般人的占田数相等。此外,官员从一品到九品,可以分到一到五顷数量不等的职分田,以此作为俸禄,等以后不做官了上交国家。各地的行政机关也有一些土地,收入作为办公的费用支出,叫做公廨田。
这些办法大量地减少了国家的财政开支,从另一个角度看,就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。由于有了这些有效的措施,所以,在短短的二十多年里,隋朝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。耕地面积大量增加,隋初为一千九百多万顷,二十多年以后,增加到五千五百多万顷。农作物的产量增长较快。隋文帝即位之初,府库空虚。十多年以后,政府的府库已容不下各地征调的绢帛,而需要建立新的府库。到隋文帝末年,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,多的达到千万石,少的也不下数百万石。后来,唐朝建国20年时,隋朝的库藏还没用尽。正如《贞观政要·辩兴亡》里所说:“计天下储积,得供五六十年。”隋朝仓库的丰实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。因而后来隋炀帝才如此豪爽地向西域的商人炫耀自己的实力,才有了挥霍的资本。
文帝留意民间疾苦的所为,在历代帝王中也是少见的。公元594年,关中饥荒,他派人去了解百姓所吃的食物,知道他们吃的竟是豆粉拌糠。文帝将这些食物出示给群臣,流着眼泪责备自己的无能,命令撤消自己日常的膳食,不饮酒,不吃肉,他率领饥民到较为富庶的洛阳就食,命令侍卫不准驱赶、威吓百姓。遇见扶老携幼的人群,他引马让路,善言抚慰。路难走的地方,他还命令左右帮助担挑的灾民通过。公元600年,齐州有个小官,名叫王伽,押送李参等70余个犯人去京城,走到荥阳,王伽对李参等人说:“你们犯了国法,受罪是应当,看看护送你们的民夫,一路上多么新时期,你们于心能安吗?”李参等人谢罪,王伽就遣散民夫,释放李参等犯人,约定日期到京城主动会齐,说道:“如果你们失约,我只有代你们去受死了。”到了限期,七十余人竟一人不少,文帝听了很赞赏,召李参等携带妻子入宫赐宴,并宣布赦免了他们,并且下了一道诏书,说只要官吏有慈爱之心,至诚待民,百姓并非难教,要官吏学习王伽。
在对外关系方面,首先是对付北面的突厥。突厥原来是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,后来向东迁移,活动在蒙古草原一带。早在北齐和北周时期,变常骚扰内地。在杨坚执政北周时,和突厥和亲,尽力搞好双方关系。但在杨坚建立隋朝之后,突厥却加紧了南下的侵扰,但被隋军打败。
为了更好地防御突厥势力的侵扰,杨坚曾经三次修长城,巩固北边的防御线。到后来,突厥分裂成了两部分:东突厥和西突厥。东突厥因为无法和隋朝抗衡,渐渐地采取了和缓政策,直到接受了隋朝的领导。西突厥则逐渐向西发展,对隋朝没有了威胁。
北面安定之后,杨坚开始对付南方的割据势力。首先是灭掉了后梁。后梁原来就依附于北周,杨坚开始也进行笼络,等势力壮大后,就邀请后梁的皇帝萧琮到长安,其实是软禁,然后派兵占领了后梁国。
当时占据江南的是喜欢酒色的后主陈叔宝。在公元588年的秋天,杨坚派兵五十万,东到海边,西到四川,在长江沿线向陈发动了全面进攻。而陈的兵力总共不过十万,而且上下没有积极地备战,只是沉于酒色之中。结果当隋军抓到陈叔宝时,前线的急报还没有打开看过。
陈叔宝到了隋朝,受到杨坚的礼遇,但杨坚很爱节俭,陈叔宝却建议杨坚造宫殿。有一次,陈叔宝应约赴宴,又向杨坚建议修宫殿,以示文治武功。杨坚表面上没有说什么,等陈叔宝走远了,就对群臣说,他就是因为贪图享受才落到今天这个地步,现在又来劝我学他那样。
隋继承北周的疆域,灭陈以前,统治地域包括长江以北的全部地区。隋初,南方存在两个政权,一是建都于江陵(今湖北荆州)的后梁,一是陈。后梁民少国弱,本来就是附属北周的傀儡政权。587年,隋废后梁皇帝,后梁亡。隋灭陈以后,又拥有江南广大地区。隋朝极盛时期的疆域,东西9300里,南北近15000里,东南临海,西至今天的新疆,北至今天内蒙古杭锦后旗西。
昏庸的一面
杨坚除了他的成就,还有很多的缺点,如喜怒无常,猜疑心重,容易受谗言所惑,时常命令左右窥视臣下,如有过失,则加重罪。这是文帝的短处,并且因而贻害子孙。
猜疑忠臣最典型的是高熲。杨坚的妻子独孤氏是北周重臣独孤信的女儿,而高熲的父亲则是独孤信的属下,还被赐姓独孤。所以,杨坚和高熲的关系也非同一般。而且后来在杨坚建立隋朝时,高熲立下了汗马功劳。杨坚称帝后,高熲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,为重臣之一。
杨坚对高熲极为信任,甚至把他当成自己的镜子,说他可以纠正自己的过错。如果有人进谗言诬陷高熲,杨坚从来都不相信,反而把告状的人治罪。高熲的官职已经无法再往上封了,可见在杨坚的心目中高熲的重要性。但在以后对于立太子的问题上,两个人发生了矛盾。
当时,杨坚对杨勇已经不满,打算立善于伪装,博得他和独孤皇后信赖的杨广为太子。但高熲并没有觉察杨坚的意思,极力反对废立太子。杨坚认为是高熲在为私利和他作对,因为高熲的女儿是杨勇的妻子,如果以后杨勇即位,那高熲作为岳父,其地位之高可想而知,说不定会效仿自己,取代隋朝自立为帝。因为杨坚是通过外戚这个身份夺取帝位的,所以对于高熲的位置的敏感性极强,但高熲却没猜到杨坚的这些想法。
杨坚后来借处理另一个大臣王世积时,将高熲牵连进去,但只是免了官职,废为平民,没有置他于死地。
杨坚在晚年的猜疑有时显得很可笑。他为了禁止官员贪赃受贿,竟派人去向官员行贿试探,如果有人敢收下,就立即处死。
有次,一个武官的衣服和佩剑不太整齐,杨坚就说是对他的不敬。他不是治武官的罪,而是说御史没有尽到责任,因为御史是专门监督官员的。所以,杨坚就处死了御史,谏议大夫站出来劝止杨坚,竟也搭上了性命。
早期立法有功劳,晚年坏法有过错,这就是杨坚的前后对照。杨坚晚年还大量使用法外酷刑,即杖刑,在宫廷里就经常放着棒子。后来,高熲劝说之后,杨坚曾经把杖棒废除,但他打人时嫌鞭子抽打力量太小,于是,又恢复了杖刑。
在中国古代社会,行刑一般要在秋天,叫顺应天意,即秋天叶子要落,气氛肃杀。而春天万物复苏,要生长了,这时严禁猎杀动物,不许破坏幼小树木。总起来说,就是春夏行赏,秋冬处罚。杨坚在晚年时却破坏了这种历来的习惯,在夏天时就要杀人,有大臣反对,他狡辩说,夏天时老天爷有雷电暴雨,这也是天意在发怒。
杨坚的迷信程度很重,不但信佛教、道教,还信阴阳五行、鬼怪、符瑞、土地神、山神,还有龙王,他都信。在北周时候,武帝曾经灭佛,杨坚这时则予以恢复,下令百姓可以自愿出家。杨坚在各地大建佛寺,正因如此,隋唐的佛教才兴盛起来。
杨坚文化程度不高,认为文化没用,学校也没必要。到了公元601年,杨坚便将郡县的学校全部废除,只留下了中央的国子监,供官员贵族子弟们读书。
冷落三千宫黛之谜
隋文帝的妻子独孤氏,是北周卫公独孤信的女儿。杨坚取北周而代之,建立隋朝,改元开皇,独孤氏为皇后。独孤家族对杨坚以及他的父亲杨忠都有恩惠,所以,杨家基本是从属于独孤家族的。杨坚本来就对妻子有所畏惧,独孤氏做了皇后之后,在参政过程中,更让杨坚佩服,敬畏之心更浓了。文帝有五个儿子,都是独孤皇后所生,这在历代帝王中较为罕见。长子杨勇为皇太子,其余四子都封了王:杨广为晋王、杨俊为秦王、杨季为越王、杨谅为汉王。但文帝非常满足,曾公然说道:“前代皇帝内宠太多,往往由于嬖爱而废嫡立幼,我没有姬妾,五个儿子都是皇后所生,必然会和睦相处,不会像前朝那样发生争夺。”只是隋文帝这样得意地宣布时,宫中争夺继承皇位的斗争早已在进行了,只是他没有察觉而已。
独孤氏皇后的才干不在杨坚之下,实际上,独孤氏也像一个皇帝,或者说是实际上的皇帝。每当文帝临朝听政,独孤皇后便与文帝一起坐辇去朝堂,到了门阁才止步。杨坚能顺利登极,她积极地参与谋划,功不可没。独孤后暗中遣宦官监察朝政,若有不妥的地方,等文帝退朝后,她必然婉言进谏,文帝常常采纳她的意见。她曾劝文帝从西域商人手中买下价值十万两黄金的宝玉,理由是“有了这笔巨资,将来可以养活一万名士兵”,仅从这一点,就能确信独孤后是位才智过人的女性。
独孤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。她表弟崔长仁,奸淫妇女,文帝看在皇后面上,本要免去其罪,而皇后却不徇私情,把崔长仁处以死刑。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,把她与文帝称为“二圣”。
独孤后学识、眼光都好,在政治大事上,可谓贤良明智,只是生性绝妒,不容杨坚接近女色,在夫妻关系上失去了分寸。独孤后嫁给文帝杨坚时才十四岁,她当时就让丈夫发誓:“一生之中不能与除了她之外的任何女人生孩子。”杨坚严格遵守誓言,他的孩子全都是由独孤皇后一人所生,皇帝的私生活如此纯真,这在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。清朝的赵翼在着作中写道:“独狐皇后善妒,殃及臣子。”因此隋文帝虽然后宫佳丽三千,但形同虚设,文帝“唯皇后当室,旁无私宠”。宫中诸嫔妃宫女,也在独孤后严厉的目光下噤若寒蝉,春心冻结,无人敢冒生命之虞去与皇上调情。因为有妻子的管束,杨坚没有像其他皇帝那样荒淫败国。
也因此隋宫里面虽然美女如云,杨坚却只能空望着咽唾,终不能够让他开怀一下。这天独孤后受了些风寒小病卧床,在宫中调养。杨坚得了一线的隙缝,悄悄的带了两名内侍,去了仁寿宫。宜人的春景,逗起了他心中的一团春意。忽然一阵清香随风送至。梅花丛里,一个女子背面立着,乌黑的云发披覆在晶莹的颈项。她盈盈地回过娇躯,和杨坚打过照面。杨坚吃了一惊,不料宫里藏着如此美艳的丽人,亭亭如出水莲花,袅袅似当风杨柳;痴凝秋水为神,瘦认梨云是骨。那女子莲步轻移,走出了梅花丛中,行到隋主面前,垂柳般拜倒,磕了一个头,才袅袅起立,垂着罗袖,站在一边。隋主早已神迷意荡,一问名字叫尉迟贞,是尉迟迥的孙女,年方二八。杨坚话涉挑逗,尉迟贞红飞双颊。杨坚走近尉迟贞身前,与她携手而行。
尉迟贞怯生生地随了皇上,不胜娇羞,益发动人怜惜。缓踏芳草,徐穿花径,两个人在梅苑周围闲游了一会儿。梅花别苑里面,一切都是梅花式样,清幽绝俗。
杨坚笑对尉迟贞说:“你冰肌玉骨,不愧为梅花苑主人。”尉迟贞忙说:“贱婢蒲柳之质,怎堪与梅花比妍?”杨坚说:“依朕看来,梅花却不敢与你比妍,尚需逊你三分芳菲。”这时月移梅影,风送暗香来。杨坚有生第一次持酒对美,酒不醉人人自醉。
尉迟贞酒量浅,醉眼惺忪,一副媚态,更是动人。杨坚借酒发作,拥了她入帏。两个人便宽衣解带,你贪我爱的成就了好事。一宵易过,阳光映上窗帘。尉迟贞先醒了,见时刻已经不早,杨坚还睡得深沉。她怕杨坚耽误了早朝,又怕独孤后知道,便将杨坚推醒。杨坚见尉迟贞乌发蓬松,远山添翠,小樱桃上的残脂未尽。尉迟贞见皇上目不转睛地看她,回想到夜来的云情雨意,不禁起了两朵红云,娇滴滴说:“圣上快起身了,时刻已是不早。”尉迟贞披衣坐起,杨坚却恋着香衾,依旧还没起床。尉迟贞又催促了数次,隋主懒洋洋说:“你怎么这样性急!不让朕躬多睡一刻。”尉迟贞掩唇微笑:“深恐娘娘知道。”杨坚也害怕了:“今日方知为天子的快活!但只怕皇后得知,怎么处理?”才勉强起身,一步挨一步地出了梅花别苑。
独孤后卧病后宫,两个心腹的宫女平日专替独孤后侦察他人的隐私,得了杨坚留宿在梅花别苑的消息,便报告了独孤后。独孤后顿时气得脸上转色咬牙道:“我与贱人,誓不两立!”接着抱病起床,率领了八个宫女,到了梅花别苑。尉迟贞顿时花容失色,娇躯发抖,再也站立不住,忙双膝跪倒。独孤后冷笑:“好一个美人儿,怪不得圣上心爱,你是圣上的爱人,怎的对我下起跪来?真是要折死我了!”接着厉声喝道:“你们还不动手!”众宫人听了,一齐下手。可怜一个千娇万媚的尉迟贞,在地上乱滚了一阵,不到片刻时光,一缕香魂,已脱离了躯壳。
独孤后余怒未息,这时杨坚早朝退后,到独孤后的宫中探病,听说皇后率了宫女多人,未知上哪儿去了。杨坚赶忙来到梅花别苑。瞥见独孤皇后怒颜高坐,地上的尉迟贞花残月缺,已是死去。杨坚不禁又痛又恨,只是平日慑于独孤后的狮威,此刻还是不敢发作。见了尉迟贞的惨死景象,回想到昨夜的蜜意柔情心如刀割。不禁心下一横,返身便走。
独孤后见杨坚变色而走,不禁也着慌起来。急忙赶出室外,想唤回杨坚。哪知杨坚却误会了独孤后的意思,以为独孤后不肯与他干休,恐被她扯住,便加快脚步,头也不回地走出了梅花别苑。独孤后随在后面喊:“圣上请回来,不要为了一个宫女,伤了多年夫妇的情分!”任凭独孤后怎样喊,杨坚一句也不进耳里,匆匆地只顾向前走。宫门外面,恰好有一匹马,杨坚跨到马背上,鞭一挥,那马便放开了四蹄,径出东华门,落荒而去。
恰好高颎看见,便骑马出了东华门追杨坚。约跑了二三十里,才扣住杨坚的马辔,杨坚丧气地说:“朕贵为天子,反不得自由,连一无辜弱女也保护不了,要天下又有何为?”高颎正色说:“圣上错了,得天下艰难,守成治安更不易,怎能为了一个妇女,反将天下看轻?还请圣上早早回宫,免得人心惶惑。”
杨坚听了,沉吟不语。这时已是暮云四垂,倦鸟归林。城中的百官,备齐了车驾,纷纷来迎。高颎又连连苦谏,杨坚才勉强登辇。独孤后也觉做得过分,痛哭流涕向文帝认错:“贱妾因一时的愚忿,倒触怒了圣上,自知罪该万死。深愿圣上垂察,贱妾及笄来归,数十年夫妇,从未与圣上相违。今因宫人得罪了圣上,还望宽恕。”
杨坚到了此时,也已无可如何:“朕非得新忘旧。卿何以残忍至此,遽将尉迟贞赐死。需知昨夕的事,实为朕去迫她,不是她来勾朕。卿怎能罪及无辜?如今事已至此,说也无益,不必多说了!”
独孤后含泪拜谢,依旧并辇入宫。从此独孤后的行为方才有所收敛。有时任凭杨坚与宫人沾染,只装作不知,但也不容许杨坚过分。
一般认为,女人的残忍性一般不如男人那样突出,她们的防御性心理状态远比其攻击性心理状态强。然而,一旦她们有权力和机会处决她们长期仇视和忌恨的人,发泄其内心蓄积的怨恨时,她们的攻击性心态就表现得异常明显,其残忍性心理特质甚至比残暴的男人要高得多。到了唐代,妒妇中不仅有狠毒地残害侍妾的,也有不要命地对抗丈夫纳妾的,还有疯狂地持刀威吓歌妓的。据张氏《野朝佥载》记载,正妻因嫉妒而虐待婢妾的手段既残酷又多样,有被割掉鼻子的,有被钉瞎双眼的,有被击破头脑的,有被杀死投入茅厕的。唐代房玄龄的夫人至妒,太宗想赐房玄龄一个美人,房玄龄屡辞不敢接受,太宗令皇后召房玄龄的夫人,加以劝说,房夫人却执心不回,她对太宗说:“妾宁妒而死。”太宗便拿一杯毒酒试她,其实盛的是醋,她接过酒杯,“一举便尽,无所留难”。桂阳县令阮嵩的妻子阎氏“极妒”,阮嵩一次在大厅上宴会宾客,召女奴唱歌助兴,阎氏披头散发,光脚赤臂,“拔刀至席”,宾客、女奴都吓得狼狈而逃,阮嵩也吓得伏在床下。唐德宗时杭州刺史房孺复,“娶台州刺史崔昭女,崔妒悍甚,一夕杖杀孺复侍儿二人,埋之雪中”。女人的盲目嫉妒最终伤害的只能是别的女人,而并未摧毁封建的夫权制度,读史至此往往只能叹息。
第二年的八月中秋晚上,独孤后一病去世,年未五十。杨坚自从独孤后殁后,为结发妻子办完丧事,便以年逾花甲之高龄,奋起余勇,接连召幸陈宣华夫人与蔡容华夫人。陈宣华夫人原是陈后主的妹妹,生得国色天香,闭月羞花。蔡容华夫人也是南国佳人,一样风流娇媚。二人早已入宫,文帝也早有意,只是以往碍于独孤后而无缘得幸。从此隋文帝日日欢宴,时时歌笑,比独孤后在时,放浪了不少。
最后的无奈
杨坚一共五个儿子,都是独孤氏所生,但最后没一个儿子让他满意,包括杨广,在杨坚临死时也知道自己没有选对接班人,但为时已晚。
长子是杨勇,生性率直,为人宽厚,小时候很受父母喜欢。文帝称帝前后,内领禁卫,外统封地,后来被立为太子,参决军政大事,曾获文帝的宠任。但长大后,杨勇却奢侈起来,这犯了父亲的忌讳。
有一年冬至,百官都到太子宫中称贺,杨勇超出礼制规定张乐受贺。独孤后便对杨坚说:“太子勇率性任意,动多乖张,今日冬至,百官循例进宫,他却张乐受贺。圣上尚需劝诫他一番才好。”杨坚听说后,也是心里不快,下诏与群臣,令此后不得擅贺东宫。从此杨坚对于太子渐加猜忌,宠爱大不如以前了。
杨勇不仅生活奢侈,性喜浮华,而且内宠很多。其中有四个女子最得嬖幸:一个是高良娣,轻盈娇小,柔若无骨;一个是王良嫒,肌肤映雪,柳腰袅娜;一个是成姬,双瞳点水,一握莲钩;而最美的一个叫云昭训,真是天仙化人,艳冠三美,更是颇讨太子欢心。只是杨勇与嫡妃元氏性情合不来。因此四美轮流当夕,元妃独守空房。
独孤皇后不仅不愿文帝宠嫔妃,而且讨厌群臣及诸子宠姬妾。大臣中凡有姬妾生子者,皇后都会令皇帝斥责贬官。如今自己的儿子杨勇宠妾疏妻,独孤后极为气愤。每当杨勇入宫见独孤后,独孤后从没有好脸色。本来杨坚对于太子十分信任,常让他参决政事,杨勇提出的意见,杨坚总是乐于采纳,因为独孤后的枕边风,杨坚对太子也有了看法。对杨家来说,由谁来继承皇位,并不是国家大事,而仅仅是家庭问题。
正好元妃患病死去。独孤后还以为是太子有意谋害嫡妃,心里越发不平。便暗中怀了废去太子杨勇的打算,她派宦官伺察太子的短处,等他有了重大过失,便好将他废去,改为晋王杨广为太子。
晋王杨广生性狡诈诡谲,善于矫饰逢迎,本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。他早有夺嫡的心思,于是处处沽名钓誉,并揣摩独孤后的情性,一味迎合。杨广与萧妃如胶似漆。后宫虽有美人无数,为取悦于独孤后,杨广不惜将其他姬妾所生骨肉命人掐死,只有正妃萧氏所生之子才禀告父母,给父母造成了仅与元配厮守终身的假相。有一天杨坚与独孤后同临晋王的府第,杨广便将后宫美姬都藏起来,只留下几个又老又丑的宫女充当侍役,身上所穿全是粗布衣服。杨广与萧妃,也穿得很陈旧。一切陈设都因陋就简,架上的诸般乐器都尘堆垢积,望上去便知道已是久不动用了。
杨坚素性节俭,最恨奢华的行为,见到杨广如此,心里很满意。独孤后见晋王室无美姬,只有丑妇,对杨广也极有好感。从此文帝夫妻两人,对晋王另眼看待。有时独孤后遣亲信左右至晋王府第探视,杨广不论来使身份的贵贱,与萧氏都亲至大门迎接,设宴款待,并送以厚礼。于是到处都是为晋王说好话的人。
晋王的小名叫阿摩。原来杨广将出生时,独孤后梦见金龙一条,突然从自己身上飞出。初时小,渐飞渐大,直飞到半空中间,足有十来丈长短,张牙舞爪,盘旋空中,忽地一阵狂风陡起,将金龙吹到地上,跌断了龙尾,竟变成了牛样大小的一个老鼠,细看了不像鼠子。独孤后不觉惊醒,霎时腹痛临盆,产下了杨广,却生得丰颐广额,仪表不俗。独孤后将产前的异梦说了。杨坚似觉不大吉利,只是不便说出,只说金龙飞舞半空,当有摩云的志向,不妨小名叫作阿摩。
杨广暗中与心腹宇文述等人密谋夺嫡。他先以重金结交贿赂大理少卿杨约,再通过杨约结交其兄杨素,获得杨素的暗中支持。又收买东宫幸臣姬威等人以为内应。晋王杨广正在暗地进行推翻太子的计划。而太子醉生梦死,丝毫不加防备,依旧和一般宵小混在一起。
独孤后虽欲将晋王立为太子,但杨坚因一时太子杨勇没有犯大的过错,心中虽欲立晋王,却不好实行。这时晋王杨广调镇扬州,不到半年便表请入觐。杨广回朝后,表现得慎言庄容,端肃安详。他对于一般朝臣格外谦和,恭而有礼。宫廷内外,都同声说他的好。
到了辞行还镇的那天,杨广入宫别母,见了独孤皇后,他依在独孤后的膝下,泣诉道:“臣儿生性愚蠢,向来不知忌讳,时常怀念双亲,所以未及二旬,递即上表请朝。原思一见父皇与母后,藉聆慈训,哪知触忌了长兄。”
独孤后听到杨广提及太子杨勇,便问:“他敢怎么样?”杨广惶恐说:“他竟疑忌臣儿,谓儿觊觎名器,意欲加害,臣儿因此惶恐。臣儿远列外藩,东宫日侍左右,谗惑见加,皇父容或难辨。一旦赐臣尺帛或给杯鸩,臣儿实不知身死何所。恐从此一别,便不能再见慈颜了。”晋王说着便涕泪纵横,呜咽不止。
独孤后愤然道:“我为他娶元氏女,竟不以夫妇礼待之,元氏女向来身体健全,竟会一旦暴亡,他却毫不悲伤,反与妖姬云氏淫乐。我也疑惑元氏被他所害,只是暂时容忍。现在他却越发狂妄!竟想加害你,我活着他已是如此,往后真不堪设想了。”独孤后说着已泫然泣下。
杨广佯作劝慰:“臣儿自是不肖,未能感化长兄,反使母后因此伤感,岂不是增臣儿罪戾!”独孤后安慰一番,叫他安心回去,非密诏不可进京;不得轻过东宫。晋王心中暗喜,从此独孤后废杨勇的心肠更坚决了。
积毁成山,三人成虎。杨素与独孤后异口同声地说太子失德,内外交谗,杨坚便动了废立的主意。宫廷内外,都知了废立的消息,传到东宫,杨勇才开始着慌。他引入巫觋,做了种种厌禳术。这个消息,又被人探听了去,报告了独孤皇后,当晚杨坚也知道了,命杨素到东宫探看虚实。
杨素本是杨广的人,他到了东宫,杨勇慌忙更换好了衣冠。哪知杨素故意东看一回花草,西看一回亭台,只是挨延不去。杨勇等候了多时,不禁着恼起来,待到杨素徐行入见,杨勇怒形于色说:“公姗姗来迟,究属何意?圣上虽欲将我废立,此时究竟尚未实行,你莫自恃功高,便不把我放在眼里。”杨素佯作失惊道:“老臣该死,进了园中,一因年迈,脚步迟了些;二因贪看了园中景色,因此有劳殿下久候。还念老朽可怜,恕罪一遭。”杨勇冷笑:“说得倒好,你来此做什么?”杨素又假意微叹说:“圣上不知听信了谁的谗言,意欲废立东宫。老臣素知殿下,仁德无亏,今日特来安慰殿下的。”杨勇听了,以为杨素真心好意,不免言语之中,露出怨愤。杨素听在耳中,回到宫里,见了杨坚,便一一说了出来。杨坚大怒,便在成德殿上,召集了百官宣诏废杨勇。过了数日,即立晋王杨广为太子。
后来,有一天大雪狂风,天气阴沉,被囚禁的杨勇爬上东宫院子里的大树,在风雪中向文帝的方向大声诉说自己的冤情,正巧文帝走出宫殿,听到了他的声音,问身边的杨素:“这是勇儿的声音,他在喊些什么?”杨素冷淡地答道:“前皇太子疯了,请陛下不用过虑。”
三儿子杨俊,也喜欢奢侈,贪恋女色,放高利贷剥削百姓。妻子为了报复他的冷落,在他吃的瓜中放了药,使杨俊得了病,后来又被父亲免官,后来,杨俊病死。
四儿子杨秀,不但奢侈,还总想效仿父亲,想着将来做皇帝。他的失败在于太显露,培植势力,编谣言为以后做皇帝造舆论。结果被哥哥杨广暗算,杨广唆使父亲把他调到了长安,然后寻找借口,强加罪名,杨坚在死前把他也废为庶人,即平民。
小儿子是杨谅,他在外地任职,也在积蓄力量,想以后争夺皇位。杨坚死时,他没有奔丧,而是起兵直奔京城,但很快被打败,做了俘虏。
杨坚年老,禁不起每日床笫声色,不久染病在床。他病重时让杨广等人进宫侍奉,临死时的杨坚终于看清了这个儿子的真面目,但也晚了。604年7月,他因为病重,卧于长安仁寿宫大宝殿内,杨广认为登上皇位的时机已到,于是迫不及待地写信给杨素,请教怎样处理将要到来的文帝后事。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给了文帝。文帝读后大怒,此时,宣华夫人衣衫不整地跑进来,哭诉杨广乘她换衣时无耻地调戏她,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杨广的蒙骗,拍着床子大骂:“这个畜生如此无礼,怎能担当治国的大任,皇后误了我的大事。”急忙命在旁的大臣柳述、元岩草拟诏书,废黜杨广,重立杨勇为太子。
杨广听说了,赶忙将侍奉杨坚的人全部换掉,与大臣杨素、张衡、宇文述等人乘机发动宫廷政变,带兵包围仁寿宫,赶散宫人,逮捕了柳述、元岩,右庶子张衡怀藏利刃,深入文帝驾前,一举结果了文帝杨坚。杨坚享年六十四岁。
杨坚的谥号是文皇帝,所以后世称他隋文帝,庙号是高祖。
杨坚创下的隋朝基业并没有坚持多久,隋朝很快就被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杨广挥霍掉了。隋朝从建立到灭亡有三十七年,但从589年灭陈开始算,仅仅二十九年。古代三十年算一世,隋朝这一世有两个皇帝在位,不过,还是比秦朝要长一些。
中国历史有两个循环很相似:第一个,乱世的春秋战国、短命的秦、长治久安的汉。第二个,乱世的三国两晋南北朝,短命的隋,长治久安的唐。



  • 最新故事
  • 热门故事